2035年全球21%炼油产能或被迫退出市场

2025-04-21   来源:润滑油情报网

摘要:伍德麦肯兹报告:2035年全球21%炼油产能或被迫退出市场
 \

近日,伍德麦肯兹发布《全球炼油厂关闭威胁分析》,揭示全球炼油业在转型期面临严峻挑战。报告指出,受石油需求峰值临近、碳成本激增与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挤压,至2035年,全球21%的炼油产能(1840万桶/日)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尽管当前能源价格波动使炼油毛利维持高位,但难以改变行业衰退趋势。预计2030年代初全球石油需求触顶后,产能过剩将导致炼油毛利持续下滑。在欧洲,电动汽车普及致使成品油年需求下降1.5%-2%,欧盟碳价年均8%-12%的增幅,让部分炼厂逼近盈亏平衡点。独立炼油装置因缺乏化工品延伸能力,在原料成本攀升与需求萎缩下风险突出;即便复杂炼厂,也因区域碳价差异陷入竞争劣势,欧盟炼厂碳成本占运营支出比例较亚洲同类装置高出5-8个百分点 。
 
与化工装置耦合的炼油资产虽有韧性,但其防护作用有限。在101家高危炼厂中,仅13家配置蒸汽裂解装置,且北美页岩气产区的裂解装置面临原料价格波动与产能过剩冲击,核心化工单元停摆会使关联炼厂关停风险提升40%。所有权结构方面,国家石油公司(NOC)控制的炼厂因能源安全目标获财政补贴,而国际石油公司(IOC)自2020年已出售全球12%的炼油产能,未来将继续剥离碳约束区域低效装置。
 
碳定价机制正重塑行业竞争。在欧盟、英国等严格碳价管辖区,2035年碳成本预计突破150美元/吨,炼油商需投入10-20亿美元进行技术改造。未转型炼厂净现金利润率将被碳成本侵蚀5-8个百分点,失去经济可行性。
 
从区域看,欧洲与中国包揽全球78%的高危产能,欧洲60%产能处于中度风险;亚太地区28家深度转化型炼厂贡献区域40%产能,低风险产能占全球30%;北美8家中低风险炼厂依赖区域供需平衡,但缺乏化工配套的装置仍存长期压力。
 
至2035年的产能洗牌是一场多维能力竞赛,NOC依靠政策,IOC借助技术,独立炼厂需寻找区域生存空间。能否将碳成本转化为技术壁垒,将成为炼油企业在产业重构中立足的关键。 

相关文章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