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寒冬逆势突围,中国石油创历史利润新高

2025-04-01   来源:润滑油情报网

摘要:在2024年全球油价承压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国石油却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引发业界瞩目。
\

在2024年全球油价承压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国石油却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引发业界瞩目。3月30日发布的财报显示,中国石油全年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647亿元,营业收入达2.9万亿元,稳居国内石油三巨头之首。这一成绩不仅凸显了其在行业寒冬中的强大韧性,更揭示了其穿越周期的战略密码。

 
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经历“过山车”行情,全年平均油价同比下滑2.5%,叠加交通用油替代引发的成品油市场竞争白热化,以及化工行业景气周期低谷的多重压力,石油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中国石油却逆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净利润同比增长12.3%,不仅远超国内同行,更在全球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净利润集体跳水26.3%的背景下,成为行业罕见的“盈利孤岛”。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上游板块的强劲支撑。中国石油国内油气产量达2.2亿吨,同比增长2.2%,其中原油产量1.1亿吨,天然气产量1403.6亿立方米,均占国内总产量半壁江山。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力功不可没——老油田“压舱石”工程全面超产,深地塔科1井突破万米钻探深度,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首个百万吨级煤岩气田大吉气田建成投产,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

 
面对全球炼化业务利润萎缩的挑战,中国石油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减油增化”“减油增特”战略落地。广东石化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试产,成为全球唯一可全加工劣质重油的先进企业;石蜡、润滑油等“冠军产品”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列;新材料产业实现产量翻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EVA膜料等高端材料助力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炼化业务正从“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型。

 
与西方石油巨头激进转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石油选择了一条“油气+新能源”协同发展的现实路径。2024年,其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116.2%,新增装机近500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突破7500万平方米。在玉门油田,首个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打通全产业链流程;在高端材料领域,低硫石油焦、锂电池隔膜材料等借力新能源东风,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这种协同战略既保障了能源供应稳定,又为低碳转型积累了技术储备和市场优势。

 
中国石油的实践表明,能源转型并非“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作为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其坚持油气业务主体地位,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在新能源领域寻找与传统业务的协同效应。这种模式不仅助力企业穿越周期,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智慧。站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十字路口,中国石油的答卷揭示了一个深刻启示:真正的能源转型,是在坚守中创新,在协同中升级。

相关文章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