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宣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及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这一政策调整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并预计将对成品油出口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近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宣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及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这一政策调整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并预计将对成品油出口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在过去20多年里,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2006年,为了应对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我国曾暂停了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稳定,2016年11月,政府恢复了退税政策,并将出口退税率提高至当时的增值税率17%。直至此次调整前,成品油出口退税率一直稳定在13%。此次退税率下调至9%,无疑将给成品油出口企业带来短期内的利润压缩。
业内人士指出,成品油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以汽柴油为例,之前需要缴纳的增值税率为13%,对应的增值税金额在800元至1000元/吨之间。退税率下调至9%后,增值税金额将减少至550元至700元/吨,这意味着出口企业的退税将减少250元至300元/吨。在零售或批发价格调整频率不高的情况下,企业的收益率将面临显著下滑,部分企业可能会因此减少出口量,从而影响市场的活跃度。
中国成品油出口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新炼油项目的投产,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成品油年均出口配额已显著减少。例如,2021至2024年期间,中国年均出口配额为3900万吨,远低于2016至2020年的年均4900万吨。尽管2024年的配额有所增加,但总体趋势仍是递减。目前,成品油出口规模占到总消费量的11%左右,若出口总量减少50%,将影响2000万吨以内的出口规模,占中国总消费量的5.5%左右。
虽然短期内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可能给部分企业带来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调整将加速国内落后炼油产能的淘汰整合,推动行业格局的优化。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给炼油企业带来了危机感,许多有实力的炼油企业已开始进行化工产业链转型。然而,中小规模炼厂由于产业链短、产品门类少,转型方向有限且难以承担转型成本。此次退税率下调将进一步增加中小炼厂的转型压力,促使它们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明年国内裕龙石化、中海油大榭、镇海炼化、华锦石化等合计约4200万吨的新增炼能投放,炼化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将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产业的整合,促使企业对炼化设施进行技术升级,提高竞争力,实现更优的资源配置。虽然短期内企业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但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市场格局有望得到优化。
此外,成品油出口退税率的下调还可能对国际市场产生影响。过去五年,中国汽油和柴油出口增速分别为-1.1%和-10%,仅有煤油出口呈现2.1%的增长。这表明,即使不调整退税率,成品油的出口趋势也已呈现下降趋势。此次退税率下调将加速这一趋势,影响从中国进口成品油的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日韩等,可能会助推当地成品油价格上涨。
从全球能源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成品油生产国、消费国及出口国,此次政策调整将对国际成品油、原油及相关油品的价格产生影响。一方面,国内炼油企业开工率的降低将影响原油消费的担忧;另一方面,与中国成品油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可能会调整生产及营销策略,以应对中国政策的变化。
业内专家建议,出口企业应加强市场形势的判断,灵活调整出口策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及开拓新市场,企业可以在新政策环境下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此次成品油出口退税率下调是推进中国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虽然短期内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将促使炼厂更加注重油品质量提升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总体而言,成品油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既带来了短期内的挑战,也孕育着长期的机遇。通过这一政策的调整,中国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提升成品油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