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欧盟议会通过燃油车禁售法案一事引发全球舆论广泛关注,“欧洲禁燃”一词频频登上热搜。其实,燃油车禁售的说法在欧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年前就有部分国家发布燃油车禁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欧盟也有类似基于组织层面的提案计划,只是后来因为内部成员国意见不统一而搁浅了。近两年,能源短缺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叠加影响促使欧盟开始进一步思考自身的能源安全和碳排放问题,并最终在燃油车禁售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具体而言,燃油车禁售法案要求,到2035年全面禁售非零排放燃油车。虽然围绕禁售法案欧洲内部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和争论,也有人质疑“欧盟禁燃”决心的坚定性,但基于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规律判断,禁售法案由以前的表决被否转向表决通过意味着巨大进步。从联系的角度看,燃油车禁售不仅影响欧洲,也会对全球造成冲击。
石油消费在欧洲市场的“挤出”效应
欧洲是石油消费大户,禁售燃油车法案的通过大概率会导致渐进式的、始自当前的燃油车销量下降,这一行动势必会产生石油消费在欧洲市场的“挤出”效应。被挤出欧洲市场的这一部分石油卖家势必需要寻找新买家以维持自身利益,从而带动区域石油供需格局的改变。
目前来看,俄罗斯石油出口改变流向将首当其冲,地缘政治冲突促其能源向东移的苗头已经表现出来。历史上每一次地缘政治冲突都会导致俄罗斯出口欧洲的石油规模下降。从远期看,欧洲禁售燃油车,以及衍生的全球示范效应,将改变石油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抑制资源国和石油公司的油气投资及全球石油产能增长,最终可能导致中长期原油供应量下降,以及油价相应走高。
对于中长期有石油需求的国家而言,这一局面的出现无疑意味着更大风险。中国是石油需求大国,目前需求峰值尚未来临。虽然也在大力推进交通电气化,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且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年度汽车销量的比重接近30%,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新基建和制造业升级带来的化工产品需求增加,将成为支撑中国能源需求新的重要力量。中国的炼油产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2022年为9.37亿吨。从生产运行周期来看,未来这些产能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大量的石油生产消费作支撑。如果油价未来走高,中国经济发展成本可能上升。
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业务拓展机会
欧洲禁售燃油车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还需要做大量工作,涉及汽车产业链硬件设施的完善、汽车产业政策的修订和跟进等。欧洲禁售燃油车势必需要新能源汽车的替代,由于其境内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缺乏,与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目标严重不匹配,需要加快补齐短板。
中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建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无论是上游锂资源的开发,还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制造产能规模,中国均位居世界前列。欧洲在禁售燃油车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使得中国企业在欧盟有了理论上的业务拓展机会。从互惠互利角度分析,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至海外,不仅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而且可以满足海外需求,这是中国企业需要把握的机遇。
不过,看到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全球上游锂资源开发竞争因各地新能源汽车大发展而日趋激烈。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更低于欧美国家,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拥有量仍有增长空间。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需求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销量增长将引发锂电池需求持续增长,而中国锂资源供应相对缺乏,对海外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在锂资源供应趋紧的形势下,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在全球锂资源开发市场的角逐在所难免。与此同时,锂资源供应紧张也会助涨资源国“奇货可居”的心理,对外资开发本国锂资源的政策更加苛刻。近年来,玻利维亚、智利等国家的锂矿国有化就是例子。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及配套设施生产供应方面也有产能优势,产品出口欧美市场份额较大。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明确的同时,欧盟更注重本土产业链的培育,有意识地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同时有很大可能通过碳关税等手段限制来自域外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进口,对此中国企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中国企业应统筹兼顾把握机遇和挑战
面对欧洲禁售燃油车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中国企业应统筹兼顾,系统把握其衍生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抓住通过禁售方案产生的石油“挤出”效应机遇,拓展进口市场渠道,与俄罗斯、伊朗、沙特等资源大国进一步深化石油贸易合作,确保中国进口通道稳定。
其次,继续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新能源汽车成熟产业链,降低石油需求强度,通过石油替代将石油中长期内的溢价风险降至较低水平。
再次,聚焦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竞争力开展工作。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深化与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锂资源丰富国家的经济合作,互惠互利,夯实锂资源合作开发基础。加大国内锂资源绿色开发力度,增强国内锂电池产业链竞争力,避免出现新能源汽车大发展背景下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象。
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难点和堵点问题,加大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增加产业链韧性,为海外市场拓展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针对欧美和更多国家碳关税制度的出台,重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转型调整,增加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绿电替代,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碳排放,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产品碳足迹认证工作,为各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产品出口欧洲做好准备。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