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I同比涨幅升至26年来高位 上游通胀威胁继续攀升

2021-10-15   来源:润滑油情报网 网友评论 0

摘要:国家统计局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PPI同比上涨10.7%,为1995年来高点。PPI同比涨幅前值为9.5%,此前彭博调查预估中值为10.5%;9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低于0.8%的前值和预估中值。
受能源和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涨幅突破两位数,升至26年来高位,上游通胀威胁进一步传导。
 
国家统计局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PPI同比上涨10.7%,为1995年来高点。PPI同比涨幅前值为9.5%,此前彭博调查预估中值为10.5%;9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低于0.8%的前值和预估中值。
 
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在声明中解读称,9月份,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消费市场供需基本平稳,价格总体稳定。
 
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涨和中国多地能耗“双控”升级等因素影响,中国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由于产煤大省山西遭遇洪灾,限制煤炭供应,中国动力煤期货价格再度升至纪录高点。中国国务院决定允许电价更大幅度上涨以缓和能源危机,也将在经济放缓的同时加剧通胀压力。
 
“PPI涨幅高,主要受上游大宗商品涨价的影响,CPI基本符合预期,”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年PPI同比增速会高位回落,CPI会同比上升,“后续仍需要持续关注通胀压力,预计短期货币政策不降准、不降息,债市短期利率可能高位震荡。”
 
\
 
此前市场对通胀担忧有所升温,中国10年期国债期货一度跌至3个月低点;通胀数据出炉后债市反应不大。北京时间14:29,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稳于2.95%,同期限国债期货小幅上涨0.1%。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称,中国通胀总体温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拉丁美洲到欧洲,各国今年CPI涨幅都高于往年。美国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增长5.4%。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物价是影响全球通胀前景的另一个风险因素。然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各国计算CPI时往往包含更多本地生产的服务,而非来自中国的消费品。渣打银行研究发现,近年来中美两国CPI之间只有适度的相关性。
 
传导效应
 
在上游通胀升温之际,下游需求端依然疲软。统计局数据显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2%,涨幅与上月相同。由于猪肉价格9月份同比大跌46.9%,推动食品价格指数同比跌5.2%.
 
“食品价格拉低了CPI一个百分点,下拉作用比较大,猪肉是主要原因。”明明称,此外核心CPI涨幅也说明下游需求不足,经济总体比较疲弱,没有看到明显复苏。
 
虽暂时未看到PPI向CPI的传导,但后续情况或有所改变。“PPI与CPI剪刀差扩大,意味着上游行业将不断上升的成本转嫁给下游行业的压力在加大,”华兴证券香港宏观与策略研究主管Bruce Pang表示。
 
随着中国政府允许电价上涨,通胀压力将开始渗透到消费者身上。中国最大的酱油生产商海天味业本周称计划提高部分产品出厂价格。据官媒报道,今年至少有13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上调产品价格。
 
澳新银行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说,10月或11月PPI可能达到12%,全年料为7.5%;四季度CPI将小幅上涨至2%,今年全年将达到0.9%。
将本文分享到: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通行证: 密 码: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