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经济内循环”方针下,工业发展将有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2021-06-23 来源:润滑油情报网 网友评论 0 条
摘要: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开始从“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转向“以内为主、内外互促”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自此,“经济内循环”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诞生于新冠疫情爆发,外需不振、海外订单减少大背景下的“经济内循环”策略,其实早在多年前我国就已有实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过渡依赖外部需求的经济模式受到严重冲击,我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的救市政策,并开始切实推动扩大内需。自此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开始有所调整,对外的依赖程度也逐年降低。
目前,虽然我国出口贸易已经转正并实现了较快发展,5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9%,但是就以往出口情况看,多是从海外进口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出口到海外,大部分的利润都被拥有专利技术与知识产权的欧美国家攫取,我们所获取的仅是微薄的“人力加工费”。
另外,在国际局势走向不明的情况之下,尤其是美国不断针对中国进行科学技术封锁和断供,坚持以我为主,减少对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依赖,减弱世界性危机的冲击,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总结来说,内循环经济的含义就是减少进口,自给自足,苦炼内功,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我们国家发展到这个程度以后的一次必要的结构性转型。
那么,在“经济内循环”的大方针下,我国工业发展将有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全产业链,基础完备。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调查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大国,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成就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何况中国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韧性强,对于内循环经济不仅有历史经验,还有冲出重围的决心。
高精尖行业被卡脖子的现实压力。我国产业链结构中的高端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原料、核心环节、核心零部件一直面临着发展瓶颈。随着疫情对经济影响,以及“逆全球化”风险不断加大,个别国家卡我们的脖子,某些高、精、尖企业会有“断炊”之虞。电子科学、通讯工程、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土化高科技企业临危受命。有威胁就会有警醒,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中国的本土化高科技企业既是临危受命,也是机会难得,政策与资源配置红利将会与日俱增。
另外,以大数据运用、人工智能等更适应中国为代表的高科技在中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5G等新基建在中国将会迎来新一波发展红利。
后疫情时代,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只有利用内循环战略扶持东风,紧抓产业链重塑机会,开展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才能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获取更长足的发展。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