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驱动为提高发展质量提供新动能
2018-03-20 作者:润滑油情报网 来源: 网友评论 0 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2013-2017年的五年间,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消费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50%并稳步上升,表明消费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这也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号称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靠投资驱动,“投资过热”、“消费不足”也就成了过去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但是,投资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和矛盾。一方面,大规模投资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据统计,在2008年至2014年期间,在4万亿政策的指引下,全社会实现了212万亿的投资总额。但截止2014年,投入产出效益却大幅下滑七成以上,而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出现了大规模的产能过剩现象。目前,去产能依然是我国经济领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大规模投资引发的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也是经济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表现。环保部的一项研究表明,2011年因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占中国GDP的比重大约为5%至6%,达到2.35万亿至2.82万亿元。按此推算,2013年中国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约为2.94万亿元至3.53万亿元,而2014年的污染损失可达3.82万亿元。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传统的投资驱动发展方式逐渐向消费驱动发展方式转变。
2012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达到51.8%。到2017年,消费的贡献率已经上升到58.8%,比2012年增长了7个百分点。消费驱动成为拉的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对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费,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2017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部消费支出中,29.3%用于购买食品,22.4用于居住支出,13.6%用于交通通信,11.4用于教育文化娱乐,7.9%用于购买衣着,7.9%用于医疗保健,6.1%用于生活用品及服务,2.4%用于其他用品和服务。可以明显地看出,居民用于基本生活需要的支出比重大幅降低,而用于休闲娱乐和发展方面的支出比重持续上升,也意味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消费增长的背后是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超过了6.9%的GDP增速。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实际增长7.3%。
其次,消费驱动发展方式将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投资驱动发展方式下,第二产业比重偏高,重化工业过度发展,而第三产业相对不发达。当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后,第三产业的比重就将迅速上升,产业转型升级就水到渠成。2013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9.3:44:46.7;到2017年,三次产业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为7.9:40.5:51.6。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
最后,以内需为主的消费驱动模式将使经济增长更加平稳。在投资驱动发展方式所产生的诸多弊端中,由于投资的波动容易导致国民经济大起大落也是其中之一。而在消费驱动发展方式下,国民经济将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产生经济的剧烈波动,这就为提高经济质量准备了条件。不仅如此,由于我国的消费驱动主要依靠的是内需,GDP增长对外需的依赖仅占不到百分之十,这样就能减少对外需的依赖。当前,我国的外贸形势既面临着机遇,但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国民经济发展只有更多地依靠内需,才能有更强的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
当然,当前我国的消费驱动发展方式基础尚不牢固。特别是在居民收入绝对水平仍不高,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消费增长的障碍和困难。因此,在更加注重提高经济质量的新时代,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着力解决贫困问题。事实上,只有不断巩固消费驱动的发展基础,才能达到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目的,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