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规模效应应如何提高?

2015-12-10   来源:润滑油情报 网友评论 0

摘要:企业扩大规模,是否会真正带来规模效应......


    猴王得到一片桃园,它这次不想直接分下去,而是想先集中养护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桃树长势喜人,但果树太多,统一管理非常麻烦,养护效果也不好。

猴王召开群猴讨论,准备要拿出一部分桃树让猴子个人承包,剩余的继续作为集体财产,统一管理。会上,猴子们都认为,应该把那些长的不好的果树承包出去,集体应该留着那些长的好的果树。

但猴王却决定,要把那些长的好的果树承包出去,而长的差的果树留在集体,原因有如下几条:

把长的好的果树承包出去,只要价格合适,集体利益并不会受到损害。而长的差的果树,因为没有猴子愿意要,承包价格会很低,集体也没有什么好处。

现在有些果树长的不好,主要是果树太多,疏于照料。现在以很低的价格承包出去,实际是会损害集体的利益。

把现在差的果树低价承包,会有不好的诱导心理,那就是可能故意不好好照料果树,然后低价承包果树后,再好好去管理,个体收益就能最大化。
   
    管理感悟:

做管理,很多时候,要多看到几步,一项政策,不仅要看当前的效果,更要考虑其带来的连锁反应,特别是对员工心理的影响。

统一管理、内部承包,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企业可以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企业扩大规模,是否会真正带来规模效应。

\

 
    很多企业发现自己已经深陷亏损泥潭,抛开部分行业的整体衰退,或部分企业内部出现巨大漏洞或者决策失误。当企业出现大面积、普遍性亏损的时候,则要从经济整体结构与整体环境中去分析原因。

分析企业出现普遍性亏损,产能过剩是一个重要且普遍性的问题。再去分析一下产能问题,会发现在中国,很多行业,非常小的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经营者在整个产能中,贡献了非常高的比例。这些机动灵活的小企业,绝大多数还是盈利的,否则就会直接停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大企业竞争不过那些小企业呢,所谓的规模效应又体现在哪里?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的很差,企业在研发或市场培育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回报,反而常常被小企业见缝插针的窃取成果。这属于外部环境的问题,不容易改变,抛开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即使是公开竞争,大企业依然有一些不利条件。

大企业想获得超额利润,垄断与准入限制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一些国企也是如此。但对大多数民营企业,则只能通过技术或品牌来建立壁垒。如果核心技术并不突出,或者容易被仿造,品牌的溢价效应不突出,那么大企业可以依赖的主要就是规模效应了。

企业的规模效应,从理论上讲,在采购、内部精细化分工、销售方面都能体现出规模效应。但在实际经营中,规模效益的优势却往往发挥不出来。比如批量采购,原则上大企业采购的价格会有很大优势,但实际上,大企业的采购价格甚至比小企业高,只是赊销额度会大一些。一些大企业,甚至会平价把原料卖给小企业,只要付现款就好。

在生产组织方面,如果大型设备可以显著的降低成本或者提高质量是一个优势。但如果大型设备如果没有这样的效果,那么生产组织方面,规模效应也不会突出。销售方面,大型企业虽然可以接到一些大订单,也可以做大规模的宣传,但小型企业产量低,销售压力小,从营销费用比例看,小企业可能还更具备优势。

规模效应不能发挥,大企业还面对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与小企业相比,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闲置、员工工作效应低、无价值的工作多。相对于小企业的机动灵活,大企业普遍面临开工不足等问题、人员闲置等问题。再者管理层级或管理幅度大,员工的有效工作率就很低,很多大企业中,员工每个工作日平均有效工作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与之对比,小企业可能会达到六个小时,很多职能都是一人兼任。另外,就是大企业在沟通、监督、统计、协调等不能直接产生效应的事项上,付出了大量的成本。更别说,因为管理漏洞而产生的损失。

当然,某些新兴的软件或电商企业等,因为其产品的复制成本(或是服务扩展成本)很低,比如Q~,增加一个人使用,增加的成本微乎其微,那么确实可以享受规模效应,而对于更多的传统企业,则没有这么好运,有多少企业,只能靠工厂的土地或商场的房屋增值才能实现盈利。

作为规模以上的企业,如果不能发挥不了优势,又避免不了劣势。那么恐怕是很难竞争过小企业,还是考虑要考虑从管理上把企业内部打散,重新组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

将本文分享到:
关键词:效应规模企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通行证: 密 码: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