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十二个太平洋沿岸国家组成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亚特兰大最终达成一致,如果协议最终通过各国、尤其是美国国会的认可,那么TPP将会成为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签署以来最大规模的贸易协定。
开启国际贸易大洗牌
美国总统奥巴马一直认为,TPP将会成为他“亚洲中枢”外交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奥巴马一直将该协定的工作列为他在任剩余时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并没有参加这个协定,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会为中国未来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此次协定内国家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智利、墨西哥、马来西亚、新加坡、秘鲁、越南和文莱。协议内国家以美国和日本经济实力最为雄厚,而整体经济规模占到世界近40%。日本经济部长甘利明(AkiraAmari)表示,TPP协定将会为成员国家带来巨大贸易刺激作用,并促进国际间合作。
TPP协定将会对从汽车到大米等多种交易品提供全额或部分关税减免。该协定同时在许多监管标准上达成共识,其中包括生物制药专利相关条例。生物制药方面是该协定最后敲定的部分,该部门设计相关有机活体贸易以及专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曾一度是协定签署的最大难题。协定内的发展中国家希望能够获得更加快速的药物来源,这一度是各方谈判的关键问题,此问题的解决为协定达成一致扫清障碍。
协议此前的其他难点还包括加拿大对于奶制品以及其他农业产品严格的监管条例。另外澳大利亚希望能够更深一步进入美国糖市场以及TPP区域内汽车以及汽车零件的定价条例也是此前讨论中的难点之一。
奥巴马敦促美国国会对此项协议采取快速授权形式进行投票。这可能意味着最快在90天内国会将会以没有修正案的方式通过投票决定是否认可协议。奥巴马必须在协议最终签字前90天通知国会,并需要在签字前60天将协议内容公布。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ade Representative’s office,USTR)表示,“TPP是一个综合协议,能够开放各成员国市场,制定高标准的交易规范,并为21世纪的国际经济形势带来新的格局。同时协定也会为美国以及各成员国带来经济以及工作机会的增长,并将为促进世界整体贸易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目前市场对于协议最终的影响看法众说纷纭。支持者认为,TPP将会使美国的商品更容易的进入亚洲以及其他成员国市场,并提振美国经济和就业增长。而反对者则表示,协定将会导致美国就业岗位进一步流失到其他国家。美国劳工组织等反对协定的机构表示将会对国会施压,以组织协定的最终通过。
短期内对中国汽车业影响有限
随着TPP协议达成,12个成员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汽车制造大国结盟,是否会抢走中国一些车企的“饭碗”成为关注热点。
行业人士认为,相比日本,美国将可能从TPP获得更多的商机。日本汽车体系相对封闭,牢牢抓住本土市场,除了宝马、奔驰等少量欧洲汽车之外,日本市场基本以丰田、本田、日产等本土汽车为主,美国汽车一直难以攻破。一旦结盟之后,这对美国汽车是一个机会。此外,东南亚市场一直被日系车所垄断,这一格局也有望被打破,美国车企从中分一杯羹。不过,对于在汽车产业存在竞争关系的美国和日本来说,要相互实施零关税并非易事,这涉及各自的利益,况且汽车产业还是各自重点保护的本土产业。
TPP实施零税率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TPP初始成员国的新加坡、智利、新西兰和文莱,新加坡从2005年就废除了对其他三国的关税,但新西兰和文莱在2015年才实现,智利还要到2017年。而现在,TPP成员国由起初4个扩张到12个,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有境外媒体前不久报道称,日本一直要求美国立即撤销作为主要出口品类的汽车零部件关税,美国则希望在短时间内暂不撤销变速箱和齿轮箱等美国企业要求保护的零部件关税,在部分领域仍未达成妥协。这次TPP达成协议并没有公布太多细节,但仅“美国将在25年内取消对进口日本汽车征收的2.5%的关税”这一内容,被业内认为美、日这两个汽车大国相互拆除关税这一贸易篱笆将是漫长的过程。从短期看,12个成员国对中国汽车国际贸易影响不大,但从长期来看会造成一些冲击,TPP成员国可能还会不断增加。
海关以及相关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1829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1003亿美元,出口826亿美元。与纺织服装、鞋子、玩具等劳动密集产品情况明显不同,中国汽车贸易实现逆差,而且以内需市场为主。2014年,中国汽车产量是2372.3万辆,而出口量为94.8万辆,占国内汽车产量不足5%,其中对伊朗、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15个国家的出口占到68%,对伊朗出口量达到11.4万辆。在TPP协议12个成员国中,仅有智利、越南和秘鲁挤入中国汽车出口主要国前15名中,中国汽车2014年对这三个国家出口量相加仅10.5万辆。
因此,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以内需驱动为主,整车出口贸易量较小且主力市场一直波动性较大,即使智利、越南和秘鲁等国家转向从美国和日本零关税进口汽车,对中国整车出口影响也有限。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表现明显好于整车,2014年汽车整车出口138亿美元,而零部件出口则高达688亿元。一旦TPP实施零税率,部分车企可能将轮胎等生产线往东南亚转移,而东南亚在橡胶等原材料等方面上也占有优势。事实上,自2009年中美轮胎贸易发生摩擦以来,有部分轮胎企业陆续往东南亚转移。赛轮集团在越南开设轮胎工厂,山东玲珑轮胎则在泰国设立海外生产基地。
不过,一家在华日系车企高管10月7日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汽车零部件生产以汽车市场需求为主,估计暂时不会发生大规模转移,例如近年来日元大幅贬值,但日本对海外市场出口新车及零部件反而下滑,这是因为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增加,该企业尽管由于日元贬值而从日本采购零部件成本降低,但该企业从就近原则、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主要还是从中国本土采购零部件。
汽车产业链非常长,汽车零部件在上游与钢铁、电子等产业,下游与整车厂等密不可分,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链在全球最具有竞争力,况且全球第一大车市依然在中国,短时间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不会大规模转移。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