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价将迎来“三连跌”后的首次上调,这对于亏损严重的炼油企业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不过,业内人士表示,成品油价格上涨不足以平衡目前炼油板块的亏损,要解决还应该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上入手。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三连跌”给原本亏损的炼油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今年一季度,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炼油板块共亏损近200亿元,其中,中石化炼油业务经营亏损91.72亿元,中石油炼油业务经营亏损104.02亿元。二季度的炼油亏损也不比一季度的情况好。
据中石化旗下某炼厂内部人士分析,原油采购一般提前两个月进行,而成品油价格则是根据近一个月国际油价制定,由于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先涨后降,原油成本又占炼油成本的96%,导致炼油业务亏损。
为缓解油价下跌带来的成本压力,山东地炼开工率仅为39%,平均开工负荷率一度跌至28%。虽然三大石油公司所属炼厂力撑局面,使今年前5个月的全国炼厂平均开工率达到84.7%,但受地炼企业大规模停产检修影响,6月底,国内炼厂开工率降至近年来低点,全国范围内的成品油产销平衡面临巨大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执行的政府主导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导致反应滞后,炼油企业无法按国际标准定价,造成企业亏损,油价应该进一步市场化。
此前,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也一直表示,希望能够尽快推进成品油定价的市场化改革。
不过,业内研究员认为,要将定价权交给市场,是以企业的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目前,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
关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确切消息。当前普遍的观点是在坚持成品油定价市场化改革方向下,必须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操作方式,调整靠挂油种等方面努力,重要的是要提高机制运行的透明度。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